8月11日,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做客“参事讲堂”,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作为嘉宾出席,讲述了华坚的非洲故事。本期“参事讲堂”由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新华网思客共同主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协办。
在“参事讲堂”现场,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分享了林毅夫为华坚在埃塞俄比亚设厂“牵线搭桥”的故事,以成功案例佐证了林毅夫“一带一路”是合作共赢的观点。
张华荣说,非洲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更重要的是,当地人很热爱这份工作。所以,很多中国产业在非洲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还是非常有未来的。
在2012年之前,埃塞俄比亚作为非洲最贫穷的国家,从来没有人认为它会像现在这样成为制造业的基地,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产业,把产品卖到市场。林毅夫认为,埃塞俄比亚可以借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来解决发展问题。
林毅夫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80%的劳动力在农村,后来我们发展了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把农村劳动力大量吸引到制造业。对埃塞俄比亚来说,交通设施、营商环境全国很难,那就建设工业园;国际买家对埃塞没有信心,那就进行招商引资。沿着这个中国经验,非洲国家很可能改变它长期以来的贫困,解决就业,解决发展的问题。
另外,在中国,一些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逐渐失去了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可尝试转移到工资水平较低的地方,寻找机遇,如中国的西部地区或一些海外地区。从宏观上讲,可以把所谓的gdp变成gmp,国内生产总值变成国民生产总值;从企业来讲,可以利用它在技术、市场管理渠道上的优势,利用国外廉价劳动力创造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