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个人都会死,医生的职责是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并不让人插队以避免早(找)死,这就是人们向往的健康长寿。企业也有“生老病死”,企业家的职责是让企业尽可能晚点死或不死,这就是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作者曾为医生,后创办企业,长期担任大中型企业的主要管理者,他从医学的逻辑、医生的视角审视此次突发事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认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传染源(大病毒),导致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尤其是服务业企业患病并相互影响(传染),是为中小企业的“新冠综合症”。作者从“病因病理、易感人群(行业企业)、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愈后”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文章观点新颖,结构清晰,内容丰富,对这次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中小企业危机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一读。
企业危机不外乎由内部原因和外部因素引起,其中外部因素包括三大方面,首先是经济周期所致,其次是产业波动原因,再者就是遭遇突发性事件,如恐怖袭击、战争、瘟疫等等。这次由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企业危机,就属于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诱发。
一、概念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包括无形的焦虑和恐慌)给中小企业尤其是服务业的生产和经营(生存和发展)造成诸多的不利影响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市场不良反应(症候群),称之为中小企业的“新冠综合症”。
二、“病因病理”
2020年春节前后,中国武汉发生了新冠病毒疫情,导致众多感染新冠肺炎病例,并有部分重症患者死亡。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国大陆绝大多数地区依法采取措施进行疫情防治,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传播,阻断或部分阻断了物流和人流,企业尤其是以服务业为主的中小企业无法正常恢复生产经营,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而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疫情的严重程度和时间长度。疫情当期影响的主要是消费型行业,重点是餐饮、住宿、旅游、娱乐、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如疫情影响逐渐扩大,可能会波及到工业、建筑业、农业等其他产业。
三、“临床表现”
1.企业营收减少或无收入
一是经济转型,中国经济由高速向中高速、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二是消费疲软、订单减少、产品过剩;三是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四是这次疫情严格管控,多数的中小企业停工停产。
2.成本增加或支出不减
一是疫情防控期间原材料、物流成本增加;二是人工工资照付,甚至另外支付加班费;三是厂房店铺的租金成本;四是支付银行贷款利息;五是支付政府的有关税、费;六是停工停产期间的防疫和有关管理费用。
3.如果因疫情影响,企业不能及时复工复产,入不敷出,企业资金状况恶化,一旦现金流断裂,员工将失岗失业,企业难以维继甚至破产倒闭。
最近,餐饮巨头西贝刷屏,中国餐饮业快要扛不住了,四位餐饮大佬急切呼吁政策支持。像西贝这样的餐饮龙头企业目前账上的现金加上贷款,最多只能支撑3个月的成本支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企业尤其是餐饮企业猝不及防,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因为今年疫情发生的时间正是餐饮业生意最旺的春节,按照行业惯例,每年1、2月份的收入要占到全年营收的30%左右。餐饮企业不但没有任何收入,因取消亲朋好友的聚餐、年夜饭退餐、储备食物的过期损失、还要支付员工工资、贷款利息、店面租金及相关费用、供货商货款等,同时还要为员工防疫额外支付防护设施设备的开销,这已经不是能否挣钱的问题,而是能否挺得住、活得下的问题。对餐饮行业来讲,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很多中小企业告急,紧急求援,急需救助。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服务业,尤其是体验型、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如食宿、旅游、娱乐、交运和建筑业等),受疫情当期和地域影响严重,并符合上述“临床表现”的中小企业可认定为“确诊病例”。要对中小企业是否“感染”新冠肺炎疫情进行甄辨诊断,那些先天不足、后天经营不善,即使没有疫情影响也无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不能认定为“新冠综合症”,只能看成是“疑似患者”。
五、“治疗”
治疗方法采取“中西医结合”“内外科并举”的综合疗法。鉴于中国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在国家、经济社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4、5、6、7、8、9),政府和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轻重缓急、区别对待;双管齐下,共同发力。
第一是政府层面,做好加减法: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关系,企业是“皮”,经济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政府筑巢,孵化企业;企业是巢,员工为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二是系统出台好政策,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出的六条措施和去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意见》的精神,快速出台具有极强针对性、操作性的应对此次危机的有关政策。
三是分类扶持好企业,对“确诊病例”进行精准救治,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该救助的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防止无价值的“僵尸企业”挤兑有限救助资源。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如行业的市场准入、适当放宽监管、帮助企业清理”三角债”和尽快复工复产等;二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政府要用好有关的扶持资金,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确诊病例”适当放宽贷款条件、降低贷款利率,开发优惠中小企业的应急服务产品;三要加大税费支持力度,现在中央和大多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减免税费的政策,企业要了解,落实是关键;四要增加相互信任,政府要为民营为主体中小企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主也要相信政府的能力和公信力。
第二是企业层面,做到稳中求进:
稳什么?
一是要稳住现金流,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要防止”出血失血”,避免休克;二是要稳住骨干员工,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三是要稳住主业,主业支撑企业,是盈利的来源;四是要稳住安全,安全为天,是一切的前提,不仅包括生产安全,当下还有疫情安全;五是要稳住产品质量,质量是品牌的根本,是企业的商誉;六是要稳住主要客户,无客户无企业。
怎么进?
一是进一步争取上、下游的支持,上游的政府、金融机构、供应商和出租主,下游的客户,甚至包括员工。要呼吁,如单个企业的能力不够,就要借助行业商协会的力量,积极诚恳地向政府及金融机构反映实情,争取支持;并与出租主、员工协商,讲清道理,减免租金或适当减少工资,以渡难关。二是进一步在危机中创新求变,尤其要创新商业模式,开发微新产品,如线上业务等。三是要进一步全员大学习、大提升,初学点健康医学常识,精学点专业技术知识,泛学点历史人文通识,提高员工的素质素养,厚积薄发。四是要进一步减人提效,裁除冗员懒虫,民企要尽可能地避免家族亲属化的无序混乱管理。五是要进一步”减肥瘦身”,产业要从“大而全”向“小而优”方向转变,断臂求存。六是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减少管理层级和管理成本。
六、预防
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凑,其气必虚”,简明扼要,一语道破。人如此,企业亦然。
首先要做个企业“体检”:一是战略选择是否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经济规律;二是制度安排是否清晰正向,如股权和法人治理结构、薪酬体系、中长期激励等;三是经营模式是否以市场导向,市场开拓能力、营销能力是否强化,盈利点在哪里?四是河内五分彩的文化建设能否统一员工的价值观?五是人才团队能否支撑公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六是有无新产品的研发和新枝术的推广能力?七是财务是否健康?要降杠杆,避免过度举债,保现金流,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八是危机处理的机制和能力。
通过以上八个方面的重点体检,找出企业短板,并针对性的苦练内功,增强体质,内外兼修,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七、“并发症”及愈后
这次疫情爆发,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关联较大的服务业企业打击很大,伤害很深,大多数中小企业损失惨重。一部分产品单一、规模不大、实力不强而且市场竞争力弱、经营不善的企业从此倒下,在劫难逃。这种情况必须加以重视,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中国在投资、出口和消费三大领域中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潜力,而且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通过政府的救助和自身的努力,可以克服当下的困难,走出困境。只要政府和企业、企业与员工有良好的信任,企业自身有崇高的信念和坚强的信心,并维护好银行、金融机构、社会、市场和客户的信誉,就一定能够化危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