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高荧
编辑:何川江
2010年,哈杉鞋业公司董事长王建平(中间,红色领带)接待尼日利亚总统古德勒克·乔纳森(穿白色外衣)参观哈杉公司鞋厂
自从王建平决定“走出去”,事情从未一帆风顺。
这也许是王建平做出的最有远见的一个决定。
10年前,王建平还只是浙江温州一个不起眼的小鞋商,但他毅然决定投资尼日利亚市场,并最终领导公司发展成为足迹遍布非洲的制造企业。
1991年哈杉鞋业有限公司成立,当时只有十几个工人,每天生产300双鞋。
如今,除了在温州占地116,000平方米的工厂和办公室外,哈杉公司已拥有1000多名员工,并在尼日利亚最大的港口城市拉各斯建有4条生产线,日产皮鞋11,000双。
公司在2004年收购了意大利威尔逊制鞋公司,并在意大利建立了研究中心。但是,真正改变企业命运的是哈杉公司在非洲投资建厂,从而实现了王建平重新整合企业的愿望。
王建平说:“当我决定迈出走向世界第一步的时候,我选择了去非洲。之所以将主厂区从温州转移到尼日利亚,是因为非洲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比中国低,而且那里的市场需求也更大。”
最开始的3年里,哈杉仅仅是国际品牌外包产品的生产商,但现在已经成为西非最知名的男鞋制造厂商之一。去年,哈杉给非洲创造了3600万美元的产值。
显然,取得这一系列成就并非易事,哈杉可谓一路艰辛。
2004年1月,尼日利亚政府决定禁止进口30多种商品,其中就包括鞋类。这一禁令使哈杉遭遇严重危机。然而王建平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相反地,他鼓励非洲的20多家制鞋企联合起来,共同向当地政府呼吁解除对鞋类进口的禁令。
王建平说:“经过与政府长时间地协调,我们成功解决了这次危机。并且这件事使我认识到:“要想在非洲长期发展,寻求企业本土化是重要途径。”
王建平用了9个月的时间成立了哈杉尼日利亚大西洋实业有限公司,目的是要生产出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鞋。
很多中国企业虽然会在海外建厂,但却将国内作为主厂区。王建平与他们有所不同,他将主厂区设在了尼日利亚,2005年,王建平投资600万美元启动了哈杉第二条生产线。不仅因为这里的成本低,市场前景好,而且工厂可以促进当地社会发展。
哈杉将国内先进的工厂和设备引进到非洲,工厂建成后,不仅为当地提供了300多个就业机会,还为就业者提供专业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
哈杉亚太实业有限公司的运营主管贾一峰(音译)说:“我第一次去尼日利亚时,生活艰苦。员工们住在离公司不远的旧公寓里,空闲时间也无处可去。但在拉各斯生活3年之后,我觉得自己与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拉各斯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
王建平说:“在与尼日利亚公司进行了认真研讨之后,我们决心将公司业务的市场份额从3%提高到20%”。
同时,公司针对不同阶层的消费层次,开发出不同的品牌,“蓝拍”产品针对低收入群体,“樱桃”产品则针对相对高的收入群体。
王建平说:“这也许是我们在与其他中国公司相比时的一个优势。”
非洲另外一个中国鞋业生产商是来自广东东莞的华坚集团,它的经营地选择在埃塞俄比亚的奥罗米亚地区。
和许多在非洲寻找发展机遇的中国鞋商一样,2012年华坚选择在非洲建厂,主要原因是因为那里的劳动力成本较低。
王建平说:“2012年,中非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近2000亿美元,是2000年贸易额的20倍。但是,非洲的制造业仍需进一步培育与发展,中国公司可以努力帮助非洲实现这一目标。”
“未来10年,非洲将会为哈杉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无限商机,”王建平说,“美国和欧洲艰难的金融环境,以及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促使我们在非洲寻求发展,并不断挖掘非洲的潜力。
“在美国和欧洲经济衰退的时代,对鞋业公司的生存来说,努力将自己的品牌推向国际市场就显得至关重要。”
许多公司都在探索在非洲发展的道路,哈杉用了20年时间将自己从一个地方公司发展成为一家跨国企业,哈杉的成功似乎有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王建平说:“我注意到,许多贸易公司和工厂由于致力于为其他公司生产产品,在金融压力下陷入了崩溃, 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个不好的兆头。”
王建华说;“当然,一些拥有自己品牌,并选择海外经营的中小型企业,在经营中会面临一定的风险,但是,一旦成功必将给得到高额利润的回报。”
成功地实现品牌本土化之后,哈杉鼓励更多中国公司与它一道在非洲共同发展 。
2009年10月,也就是在尼日利亚政府的禁令险些扼杀哈杉梦想的几年之后,哈杉与尼日利亚政府签订了一项合作建设自贸区的协议,这项协议给哈杉带来美好的发展前景。
浙江-哈杉非洲自贸区的成立代表着哈杉公司的又一次升级,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制造向产业多元化的转型。在这个项目的第一、二期中,共有116公顷土地投入开发与建设,这将会成为浙江和尼日利亚以及其他非洲国家进行免税贸易的开端。
哈杉希望,到2015年,经济开发区的税收能达到150亿人民币(24.5亿美元)。
王建平说:“让哈杉从中国走向非洲的决定是明智的。我现在仍然认为,非洲不仅能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更多机遇,提供更多训练有素的员工,也能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