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编织-河内五分彩

尼罗河编织-中国企业搬至埃及的挑战与机遇
[来源:中非民间商会]    [发布日期:2014-10-12 11:16:00]

记者:杜晓颖,

翻译:白雪莲  

编辑:熊宏屏


图为在尼罗河编织集团工厂的员工在埃及制造尼罗河品牌平织涤纶袋子在埃及

拍摄者:杜晓莹(音译)。 《中国日报》


陈庆凯的工厂正在生产着平织涤纶袋子,而他严肃沉稳的风度和语调与工厂里惊人的生产速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26年前,陈庆凯的父亲和叔叔在浙江省温州市创立了这家企业。26年后,陈庆凯远在他乡,在埃及东北部的海港城市苏伊士与中国日报的记者交谈。3年前,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陈庆凯被迫把企业转移到非洲来寻求其他的选择。    


陈先生曾经将这里视为“希望之洲”。然而,这次转移不仅没有扫清他的担忧,反而给他带来了更多问题。


“要不是拥有先进的加工工艺,我现在早就破产了。”他拒绝透露公司的财务状况。


陈庆凯的目标是把他的公司——尼罗河集团塑料产业转变为全球性的专业公司。10年前,一个中国集团在这里建立了经济区,现在陈庆凯在其中经营着最大的平织尼伦袋子生产厂,其品牌以尼罗河命名。


埃及面粉厂和化肥厂是公司最主要的客户,大约百分之三十的袋子会销往黎巴嫩、苏丹和利比亚。


陈庆凯说,当他考虑将企业搬离温州时,中国的西部、东南亚和非洲是他面临的三个选择。中国西部的工资比沿海城市的工资低30%,但这个差距在迅速缩小。


他也考虑过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但那里的的劳动力比非洲的少得多,而且东南亚远离庞大的西方市场。东南亚落后的基础设施也是他的另一层考虑。


另一方面,非洲拥有10亿人口,其工资水平远低于中国内陆地区。非洲除了自身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外,还临近中东、欧洲和北美,并且拥有丰富的廉价工业资源。


陈庆凯说,“非洲的地理位置优越,市场准入门槛低,劳动力廉价,这都是是极具吸引力的。”


令陈庆凯苦恼的是,来到非洲在劳动力上节约的成本并没有他想的那么大。


“这里的劳动法比在温州执行得还要严格,而且当地工人比中国工人想要得更多。”


陈庆凯说,他为其工厂里的男职工提供舒适的住宿,为女职工安排班车接送她们上下班,以保障她们的安全。他还雇佣了一名埃及厨师为他的员工做饭,每顿只收他们3.5美元,“这样帮助他们节省了午餐费。”


“我只是想让他们在月底时带更的钱回家,因为我知道他们的工作有多么辛苦。”


他清楚地知道这一切花费了他多少钱。


“交通和饮食上的补贴以及节假日期间的损失都提高了生产成本。”


一些当地的员工为他们的工作环境打包票。 其中一个员工说:“陈总待我们就像兄弟一样,我们喜欢在这工作。”  


陈庆凯说,他根据工作量支付员工薪水,员工每个月可以赚300美元。他说,但是这样的激励措施在埃及也只能到此为止。


“埃及人不像中国人,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是不同的;对于他们来说,赚钱并不是那么重要。”


陈庆凯说,他们公司的平织涤纶生产流水线比国内任何一家工厂都来得先进。像其他许多中国企业一样,他借鉴了工厂多年的经营经验,改装了80年代从国外进口的生产设备。


“我相信我们的技术实力,”他说,“我们的专业度是在埃及击败竞争对手的重要原因。”


他从中国国内雇佣了几位技术人员,帮助他维护生产流水线和培训当地工人。


“我不仅为人们提供工作,还想要让他们掌握新的技术。”


他说,刚来埃及时,他带了110台制袋机,但是他找到的工人数量只够操作40台机器,而且产量也远远低于在国内时的产量。


“在中国,工厂一天24小时不停歇,一年有11个半月的时间都在开工。而在这里,只有白天开工,一年最多只有9个月的运行时间。”


为了保证收支平衡,他向埃及企业出售自己的生产设备,尽管这意味着在未来面对对手时会失去技术优势。


埃及过去几年发生的政治动乱使公司的状况雪上加霜,他希望这里尽快恢复稳定。


他说:“这样,我就可以雇佣到更多的工人了。”


埃及大约有40家公司制造平织袋,但是陈庆凯说他所拥有的先进加工技术使其遥遥领先。在价格上,他们公司所生产的尼罗河牌袋子比其大多数竞争对手所生产的袋子都贵,但却因质优而著称。他说,工厂生产的袋子供不应求,他正在物色更多的工人来操作闲置的40台机器。


陈庆凯说,他一直在他的运营中寻找提高效率的方式。


“如果没有新想法,我们很快就会被淘汰。作为一个行业的领导者,如果我想要打败竞争对手,就必须要深谋远虑,时刻关注技术和市场的变化。这就像逆水行舟一样。”


为促进经济增长,中国许多地方政府都在土地和税收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优惠条件,但埃及的情况并非如此。


“如果我把我的工厂搬到中国的西部,像四川和贵州这样的地区,地方政府会非常支持我的事业,因为我会为当地创造很多就业机会。”


“我认为埃及企业的透明度和法制环境对中国商人很有帮助。它有助于中国商人重新校准企业模式和业务,以符合国际惯例和准则。至少对我而言,如果我要使自己的企业走向世界,这是很有必要的一步。    


陈庆凯展现的自信也来自于中国政府的支持。中国政府准备在非洲投资,帮助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增长提供跳板。许多中国国有企业正在其中担起重任,而且像苏伊士经济区这样的中国工业园区,在帮助私营企业立足的过程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


李克强总理在五月份访问非洲时说道,未来会有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中国转移到非洲,而且分析师预测,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发展会变得更加协调和有效。


北京大学经济学家张晓波说,“20世纪50年代,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美国转移到日本,在60年代转移至中国台湾和韩国,在80年代转移至中国大陆。”


去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100亿美元,是20世纪60年代的2,000倍。中国在非洲的直接投资从以往的较低水平猛增至250亿美元,而且在过去5年中,中国一直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李克强总理五月份对非洲的访问传递出了明确的信号,即使非洲当前拥有很多困难,对中国企业来说非洲仍然会成为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之一,”张晓波说。“产业转型是一种不可撼动的历史潮流。”


然而,包括陈庆凯在内的很多商人也深有体会,开展产业转型,包括像在非洲设立销售点等,仍要面临许多挑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