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广播公司网站7月28日刊登题为《非洲出了个“新中国”?》的报道,作者是记者安德鲁·哈丁。文章称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增强,例如在埃塞俄比亚,中国模式已经渗透进当地人的生活。
餐馆相当大。舞池中,一个中国小伙子正在秀劲舞。他一只手举到面前,手指从眼前滑过……《低俗小说》(好莱坞影片)中约翰·特拉瓦尔塔的经典动作。我举起玻璃杯,抿了一口饮料——一种发酵的蜂蜜汁,暗自把眼前这一幕归档放入“全球化的狂野海岸”一栏。
但是,这位中国小伙子——他是一家大型电讯公司的低层经理——并不是独自一人在出洋相搞笑。相反,和他在一起的还有一大群兴高采烈的年轻人,有男有女,有中国人有埃塞俄比亚人。很明显,他们是关系不错的同事,在当地一只传统乐队的助兴下尽情放松。
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增强早就是有目共睹。有人说这是新型的殖民主义,有人说这是重要的投资来源。但是在亚的斯亚贝巴,让我更加惊奇的是,双方关系已经变得如此亲近,所有的人都包括在内。他们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
恰逢雨季。下午,咖啡的浓香被纤细的雨丝打了几分折扣,飘向便道。路上,司机驾车好像比非洲其他大部分地区都更温柔礼貌。
中国人在亚的斯亚贝巴承建的轻轨铁路快要竣工了。抬眼一望,新的高楼大厦、高速公路随处可见。埃塞俄比亚的电影工业甚至拥有自己的中国影星!
中国模式已经渗透进生活的其他方面。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很难搞懂的国家。今年经济增长预计10%出头,也许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还有其他许多让人跌眼镜的统计数字。在一个冲突依然泛滥的地区,埃塞俄比亚已经将儿童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本世纪以来,脱离赤贫的人口下降将近三分之一,而且还在不停地跌。
非洲唯一一个取得相似成就的国家是卢旺达。
其他非洲领导人应该从中汲取哪些经验呢?西方民主国家、还有他们那些援助和开发机构又该从中汲取哪些经验呢?
我们乘坐的飞机降落在埃塞俄比亚最东北端的默克莱(mekele),这里距离老对手厄立特里亚不远。提起埃塞俄比亚,许多人想到的仍然是1984年那场大饥荒,人们很容易就会忘记这个国家有多美。这一带地区的自然景观很有震撼力,但也是艰巨的挑战,高高的悬崖,窄窄的峡谷,最齐整的田间也布满岩石。
30年前,小镇上饿死的人难以计数。现在有一家崭新的医院、大批认真敬业的年轻医生;小镇北边的水库修葺一新获得重生,山坡上种了树、修出整齐的梯田。令人赞叹。
几天后,我重返亚的斯亚贝巴。拿出酒杯斟满当地出产的葡萄酒,和姆鲁杰塔·特斯法基罗斯(mulugeta tesfakiros)一起反思埃塞俄比亚变化的步伐和代价。
他是一位商界富豪,巨星援助非洲慈善演唱会(live aid)的发起者鲍勃·盖尔多夫(bob geldof)现在也在姆鲁杰塔的酿酒厂有投资。铺开地图,姆鲁杰塔指给我看他位于“裂谷”(rift valley)中间的高海拔葡萄园。
他说,“这是在建设一个新国家。如果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10年后,我们将拥有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不可能走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