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企赴非洲建现代农业产业园 -河内五分彩

江苏海企赴非洲建现代农业产业园
[来源:中非民间商会]    [发布日期:2016-03-11 17:47:00]

说起坦桑尼亚,大多数人脑海中会浮现气势恢宏的非洲动物大迁徙画面。而南京有一家企业——江苏省海外企业集团国际技术工程公司正在那个充满原始气息的遥远国度,对中坦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进行落实。该园为江苏省首家在坦桑尼亚的农业产业园,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目前一期棉纱工厂已建成投运,是当地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



响应“一带一路”号召,远赴非洲拓展新空间


2014年下半年,江苏海企技术公司选派人员远赴坦桑尼亚,实施中坦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他们告别家人,与其他40余名生产、技术人员一起,在坦桑尼亚西北部新阳嘎省新阳嘎市棉花产区安营扎寨,开始了非洲拓展的征程。



当地日照充足,棉花种植不施化肥,产出的棉花为绿色有机棉。从人工、原料成本上看,这里极具优势:同等质量棉花价格比国内便宜不少,人工费用只有国内的四分之一。坦桑尼亚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中国及西方主要国家对其产品实施零关税优惠,到欧美国家的距离也比中国近。



江苏海企集团是一家有20多年历史的“老外贸”,纺织服装产品是企业的传统出口项目之一。这些年随着国内人工、原料成本飙升,以及海外贸易摩擦、配额限制等问题,纺织服装产品的利润已不如以前。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号召,在非洲实施农业产业园是降低成本、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新选择。上游到棉花种植,下游到纺纱、织布、印染、成衣等,是我们对未来拉长产业链、做大产业园的初步设想,目前一期的纺纱工厂已经正常生产。”项目投资管理部经理张阳说。



1万公里外开厂,一切变得不简单


可当“先遣部队”开到了离祖国1万公里开外的非洲时,发现困难比想象中多,人员、资金、环境、技术等多方面都面临挑战。



在国内建厂,无非是拿块地、盖厂房、装机器。到坦桑尼亚建工厂,需要的设备和国内都不一样。比如当地的水质较硬不能满足部分生产环境,必须引进硬水软化装置;为了保证员工的饮用水安全,必须引进生活用水净化装置。那儿还经常停电,最长停电一周,必须自备发电机。



更让团队头疼的是,国内很成熟的全套机器设备运过去,竟然会调试不顺。当地的湿度、温度和国内不一样、棉花也不一样,需要因地制宜、调整工艺。新阳嘎省在纺织产业技术上几乎处于“空白”,有时候缺个把零件都得从国内运过去。2014年底试生产时,在国内一至两个月就足够的时间,在坦桑尼亚足足折腾了近半年。



海外发展,融入当地跑得更快


走进坦桑尼亚,海企集团技术工程公司最大的感触是,必须融入当地。



去非洲办厂的中国企业都会为员工队伍不稳定烦恼。非洲习惯周薪制,当地人个性洒脱,有人拿到这周工资下周可能就不来了,钱花光了再回来找工作。



“我们的做法是通过共同的工作生活,逐步影响带动当地的员工,最大程度上让他们增加归属感。同时,公司提供各种福利,诸如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开通班车、给大家交社保、房屋补贴,提拔当地员工进入管理层等等。我们还给当地学校捐助实验室、资助养老院、捐助纯净水……说真的,现在当地员工的工作态度比初期好多了。在海外发展,不融入当地无法扎根,唯有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才能办好企业。”张阳娓娓道来。



短短一年时间,中国师傅“手把手带徒弟”,带领着当地员工快速提升工作技能。厂里招募的120多名当地工人都是“零基础”。在国内纺织厂,一名工人可以管理两排挡车,而当地工人最初两名工人才能管一排挡车。经过培训,到去年底当地工人已经可以两个人管三排挡车,预计到今年上半年可追平国内工人的工作效率。



目前,坦桑尼亚工厂的绿色无污染棉纱正源源不断运到中国,品质可以满足国际品牌生产高档牛仔裤等产品的需求。江苏海企自己的面料厂、服装厂也逐步用上了来自非洲坦桑尼亚的棉纱,一批批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外销到欧洲、日本。








网站地图